中央指示!深圳再次被国家委以重任!2300万人的深圳释放最强信号!
深圳只用了不到40年时间
就挤进了全国一线城市
最近再次再次被国家委以重任!
成为了第一批交通强国试点单位
11月18号开始正在开展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行动方案的公众咨询。深圳作为示范区或者说试点地区,交通强国所有的建设目标都是围绕着让2300万市民,也包括全球或者说全国其它朋友来深圳,对深圳的交通有获得感。从目前的意见收集情况看:释放出了最强信号,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主要在:对外通道规划建设、深莞惠跨市轨道交通对接、城市快速路规划建设、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智慧交通等方向,其中其中提得最多的是希望加快深圳和周边城市轨道交通的对接。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至东莞、惠州的城际出行每天约为140万人次,预测到2035年将增长至620万人次/日,增长约5倍。
未来深圳将打造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8条城市轨道,运营里程达300公里,最高日客流超过650万人次,到2022年,全市城市轨道通车里程将达到570公里,2035年将超过1000公里,届时深圳将建成轨道都市,全市绿色出行分担率超过85%,轨道站点10分钟步行范围可覆盖的居民比例达到70%,基本实现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圳上榜首批交通强国试点城市!
未来将这么做……
以下是在12月9日上午
交通运输部围绕
“加快交通强国建设”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部分内容
12月9日上午10时,交通运输部举行“加快交通强国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部新闻发言人、法制司司长魏东,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王寅中,重庆市交通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李关寿,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徐忠平就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等内容进行介绍,并答记者问。
今天深圳地产号特别推荐交通部新闻发言人、法制司司长魏东及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徐忠平的答媒体问:
魏东(交通部新闻发言人、法制司司长):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交通运输部法制司司长魏东,也是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欢迎大家参加本次发布会,也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交通运输工作的支持。
已届年底,为了全面反映今年交通运输工作的情况,我们将在今天上午以及本月12号和17号连续召开三场专题新闻发布会,围绕“加快交通强国建设”、“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和“交通脱贫攻坚”三个主题,邀请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同志一起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今天是系列专题发布会的第一场,我们很高兴的邀请到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王寅中先生,重庆市交通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李关寿先生和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徐忠平先生,和我共同介绍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建设工作的有关情况。
这里,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出台后,交通运输部开展的有关工作:
9月14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掀开了新时代交通运输工作的新篇章。9月25日,主席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上作出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指示,为我们贯彻落实《建设纲要》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我部高度重视,立即开展学习领会、宣传贯彻、重在落实相关工作,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第一,全面组织学习领会。
一是全面动员部署。制定了交通运输部学习领会宣传贯彻重在落实《建设纲要》工作方案;召开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启动视频会议,动员部署全行业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二是全面学习培训。多次在部党组会、部务会等会议上传达学习;组织全行业各级党组织、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开展学习研讨活动;通过学习强国、交通强国App、微信客户端等多渠道开展学习培训;开办专题培训班和有关课程。
第二,广泛开展宣传贯彻。
一是加大宣贯力度。以部党组名义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奋力建设交通强国》的署名文章,李小鹏部长赴中央党校以“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而努力奋斗”为题,为在校学员作形势与任务专题报告。二是扩大宣传广度。第一时间在国新办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在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主要媒体和行业媒体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开设专栏,扩大宣传贯彻工作的传播力、影响力。
第三,着力推动重在落实。
一是制定印发系列配套文件。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任务分工方案》;开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50年)》编制,同步启动“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积极推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篇章;联合发改委、财政部等7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等。二是有序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确定浙江、重庆、深圳等13个地区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并开展第二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申报工作;研究建立年度评估考核和动态淘汰机制,督促各项试点工作落到实处。
关于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具体情况,今天出席发布会的三省市可以说最具代表性,也最有发言权。下面,我们请发言人向大家做介绍。
徐忠平(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大家知道深圳经济特区是1980年成立,现在刚刚不到40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近40年时间里,深圳现在已成为一座2300万人口的城市,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深圳一直秉持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理念,在国内率先开展交通大部制改革,建立了规划、建设、管养、运营一体化管理体制,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交通运输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综合立体交通网初步建成,成效显著。建成全球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也正在积极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基本建成国家铁路枢纽城市和国家公路主枢纽。
二是区域交通一体化稳步推进。初步形成涵盖城际轨道、高速公路快速路、水运交通等多种方式构成的区域交通网络,可实现与广州、香港核心区1小时快速抵达。
三是交通治理能力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建成层次分明、衔接顺畅现代路网体系。全力推进轨道交通为主体、地面公交为辅助、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
四是交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全国领先。集聚华为、腾讯、中国平安等一批高科技创新企业,在大数据计算、5G技术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中国交通报记者:请问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进展如何?
徐忠平(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深圳在深入学习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过程中,结合深圳目前在交通方面面临的不足,我们觉得深圳现在的国际辐射能力不足、区域协调发展滞后、城市精细治理欠缺,与国际先进城市相比有短板。交通政策机制制约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对照交通强国建设要求,深圳市同步开展了《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行动方案》研究工作,这项研究工作包括交通运输和城市交通的方方面面,我们多次组织深圳市的多部门共同研究行动方案,而且邀请交通行业的相关企业、科研单位、行业专家、人大与政协代表参与讨论,形成一个社会共识。目前,这项工作作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正在全市开展公众咨询,目前反馈的情况看,深圳市民对交通强国的建设工作,应该说反应很强烈,提了很多身边需要完善的交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方案,今年年底之前提交市政府审议。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市按照试点工作要求,需通过一批创新性、示范性重大项目先行突破,推动深圳交通运输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此,深圳市分管市领导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及重点企业对行动方案中涉及政策、机制、模式创新的重大项目进行多次的筛选,并对试点方案进行了细化,明确到每一个相关部门的职责,包括实施主体、总体思路、实施方案、预期目标、配套政策以及需要国家部委给予支持的事项,最后形成试点方案并上报交通运输部。
以上是今年在交通强国试点方面启动阶段的初步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着项目的实施和推进,进一步落实责任,按阶段督办督促,在过程中协调,在过程中汇报。
经济参考报记者:几个试点地区的领导大致介绍了情况,能否再详细的介绍一下到底如何先行先试?具体将采取哪些措施?有没有重大工程的推进?社会资本有没有机会?
徐忠平(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作为试点城市,重点从哪一些领域先行先试?具体将采取哪一些措施?
我想,深圳作为一个试点的城市,我们将重点从六个方面推进试点。
一是打造高品质国际航空枢纽,争取与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相适应的国际航线、航班时刻和国际航权配置,争取更多的空间。优化提升飞行区运行效率和航站区客货服务流程,打造平安、智慧、绿色、人文枢纽型机场。这也是目前最重要的空港发展方面。
二是构建多向辐射陆路运输大通道。深圳作为一个末端的城市,我们在珠江三角洲已经要加快深圳到周边的深汕特别合作区高铁建设,争取新增深圳至南宁、深圳至肇庆、深圳至河源及广州至深圳第二高铁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推进跨珠江通道规划建设。
三是打造现代化都市圈轨道网络,城市交通已经进入轨道时代,我们希望进一步优化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体制机制,这都需要创新和探索,从体制机制上需要先行先试。积极推动深圳至惠州城际、深圳至惠州大亚湾城际以及跨市城市轨道建设;我们建立了相邻城市的市长级的协调机制。我们希望在深圳现有的深圳北站高铁枢纽基础上,我们希望在西丽站、机场东站探索枢纽一体化综合开发,不仅仅是交通的车站,还是多种功能的综合枢纽。我们希望从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阶段、管理模式方面,实践铁路枢纽用地立体开发,产权的复合利用,分层出让,推动枢纽站城一体化开发。
四是推动"公转铁"运输结构调整。大家知道货物运输在公路的运输方面对城市交通影响非常大,对深圳这样一个城市来说,也是特别突出。深圳是港口城市,港口和陆域的交通怎样有效的分离,这是我们交通方面的重要挑战。我们希望依托近距离内陆港体系,从“港口-城市-交通"协同发展,完善疏港基础设施网络,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创新形成地方政府、港口物流企业、铁路运营企业等多元运输主体协同合作的疏港铁路运维和服务模式。
五是以机荷高速公路改扩建为试点,研究高度城市化地区的高快速路立体复合改扩建关键技术。现在跨珠江的深中通道正在建设,这是港珠澳大桥以后跨珠江的重要通道之一。机荷高速作为对接深中通道的高速公路,我们现在正在探索机荷高速双层复合改造,我们希望在这条高速上率先探索自由流收费技术,提升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六是推进基于5G、物联网等技术的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示范建设,这是深圳作为科技创新型城市的职责。加快综合交通大数据体系建设,现在正与华为合作研究建立全市的海陆空铁综合性的运输监控平台,推动智能网联测试应用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深圳的进一步拓展应用。
澎湃新闻记者: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也是一座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基因的超大城市。作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城市,深圳将采取哪些创新举措破解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难题?
徐忠平(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深圳是一个巨大的城市,经过40年的发展,我们现在交通问题也是城市每天面临的重大挑战。就像大家所知道的,深圳这座城市很年轻,但它的面积很小,不到200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不足1000平方公里,2300万人在这里日常的生活,360万辆车每天在这出行。道路长度是超过6000多公里,据有关方面的比较,每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深圳的机动车的密度在全球都是算比较高的。交通成为深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按照交通强国和全球城市的标准,未来城市面临交通这个似乎谁也逃避不了的城市病,我们将以市民出行为视角,打造高效、友好、多方式选择、业态丰富的综合交通枢纽。完善市民出行的时间和费用的多样化出行方面,通过轨道交通和高快速路网的建设,我们将打造快速到达,慢速体验的友好宜人交通环境。我们希望在城市设计和交通设计,也包括现代城市的美化、景观的设计,城市交通的智慧化等方面能够进行一体化的设计。目前也在做一些试点工作。
未来深圳将打造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目前,全市已建成8条城市轨道,运营里程约300公里,最高日客流超过650万人次,这占每天1100万公交出行的60%。
希望到2022年,全市城市轨道通车里程将达到570公里,现有基础上再增加200多公里。
2035年,我们希望在1000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的面积上要建成1000公里的轨道交通,通过轨道实现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超过85%,希望全市的轨道站点十分钟的步行范围覆盖率达到70%,希望基本实现交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在此基础上,深圳这2300万人逐步和周边的东莞、惠州之间居住和商务之间的融合已经越来越显著。
我们希望随着深莞惠一体化的同时开展,拓展和近邻城市的轨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我们将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在广东省的统一领导下,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平台上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目标是实现与相邻城市之间的1小时的通勤,2小时的通达的发展目标。
另外,深圳将探索以经济杠杆为主要手段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促进道路资源向绿色交通倾斜。现在对小汽车的限制,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是依靠行政的手段,如限购,限号,限行,我们更多的希望在经济杠杆的手段前提下,研究新技术实现经济杠杆的调剂。不对小汽车的使用进行调剂和控制,公共交通肯定是没有办法作为主体的,也不太可能降低小汽车的使用强度。我们希望通过逐步提高小汽车在时间和费用上的使用成本,实现公共交通的主体作用。
南方都市报记者:我想请问深圳的领导,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近期开展了《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行动方案(2019-2035年)》,从目前的意见收集情况看,公众最关心的是哪些方面?
徐忠平(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深圳近期,也就是11月18号开始正在开展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行动方案的公众咨询。交通强国的建设落在最后是让市民有获得感,深圳这座城市实际管理人口有2300万。我们作为示范区或者说试点地区,交通强国所有的建设目标都是围绕着让2300万市民,也包括全球或者说全国其它朋友来深圳,对深圳的交通有获得感。
行动方案的编制离不开和市民的沟通,听取市民的意见。这项工作为期一个月,就是到这个月的18号结束。
从半个月左右的时间看,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主要在:
对外通道规划建设,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2300万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很关心对外的通道规划建设,海陆空铁等。
也很关心深莞惠跨市城市轨道交通对接,这与城市发展到现在很多的市民在周边的城市生活,但就业在两地。还有城市快速路网的建设,市民对深圳交通效率和速度要求很高。
还有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现在的公共交通需求已经不仅仅是单一的低票价了,很多市民对个性化、多样化的高品质公交服务诉求越来越多。不一定自己有车,但也不希望还是普通的公交,还希望有一些快速的特色公交出现。还有很重要的就是深圳城市发展,作为先行拓展的原特区内发展比较好一些,公共交通覆盖面广一些。但我们外围的一些地区相对来说品质覆盖的少一些。市民还关心智慧交通,这与深圳年轻人比较多相关,希望有高科技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其中提得最多的是希望加快深圳和周边城市轨道交通的对接。
目前针对深莞惠都市圈出行进行大数据的追踪和研究。过去深圳到东莞、惠州的城际出行主要以探亲访友为主,随着深莞惠一体化进程加快,目前出行主要以商务出行为主。深圳的土地资源有限,市民希望住在周边的城市,到深圳就业,也有可能住在深圳在周边就业,未来都市圈出行将以通勤出行为主。2018年深圳至东莞、惠州的城际出行每天约为140万人次,预测到2035年将增长至620万人次/日,增长约5倍。跨市的交通需求,我们希望通过轨道和公共交通实现。
我们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由深圳主导、周边城市协同,开展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规划,推进一批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建设。我们与惠州、东莞就启动的项目已基本达成共识。
二是加快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向周边城市延伸,推进一批跨市城市轨道规划建设。
此外,公众还非常关注智慧交通发展。我们在试点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智慧交通创新突破,打造交通科技创新高地。
一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推广应用,推进基于5G基站,公交车和公交站都会利用5G,物联网等技术的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示范项目。
二是推进综合交通大数据体系建设,增强覆盖海陆空铁全方式的一体化管控能力。数据怎样集成,怎样为城市的决策、规划和管理服务,我们正在和华为、腾讯等高新科技企业合作,推进海陆空全方式的交通数据管控平台的建设,主要是涉及到公众资讯方面市民关注的主要内容,以及应对市民的诉求,我们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中将重点拓展一些项目。
来源:交通运输部
下现一图看懂
首批交通强国试点城市,深圳将怎么做?
咱深圳作为
交通强国试点城市之一
大家最关心的是...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自交通运输部、深圳交通
深圳地产号(ID:Sfangwang)
构建深圳最大购房社群